正确鉴别
编辑
汽车配件产品的选购有什么好方法?如何才能选购到最合适性价比的汽车零部件,在这里,给各位推荐以下技巧,帮助您选择的汽车配件:流失.应予退换.
1、看包装 原厂配件包装一般比较规范,统一标准规格,印字字迹清晰正规,而假冒产品包装印刷比较粗劣,往往能很容易地从包装上找出破绽;
2、看颜色 某些原厂配件表面指定某种颜色,若遇其他颜色,则为假冒伪劣零配件;
3、看外表 原厂配件外表印字或铸字及标记清晰正规,而假冒产品外观粗糙;
4、看油漆 不法商人将废旧配件经简单加工,如拆、装、拼、凑、刷漆等处理,再冒充合格品出售,非法获取高额利润;
5、看质地 原厂配件的材料是按设计要求采用合格材料,假冒产品多是采用廉价低劣材料代用;
6、看工艺 低劣产品外观有时虽然不错,但由于制作工艺差,容易出现裂纹、砂孔、夹渣、毛刺或碰伤;
7、看“储存” 汽车配件如果出现干裂、氧化、变色镜或老化等问题,可能是在存放当中环境差、储存时间长、材料本身差等原因造成的;
8、看“接合” 如果发生离合器片铆钉松脱、刹车皮管脱胶、电器零件接头脱焊、纸质滤芯接缝处脱开等现象,则不能使用;
9、看标识 部分正规的零部件上标有某些记号,比如时齿轮记号、活塞顶部标记等装配标记,用来保证机件正确安装,没有的不能购买;
10、看缺漏 正规的总成部件必须齐全完好,才能保证顺利装车和正常运行。一些总成件上的个别小零件漏装,一般是“水货”,这些给装车造成困难。往往因个别小配件短缺,造成整个总成部件报废;
11、看防护层 为了便于保管,防止零件磕碰,零件出厂之前都有防护层。例如衬套、大小轴瓦、活塞、气门等一般都用石蜡保护,以免其表面损坏,这些重要的配件,表面若无防护层,多为“水货”;
12、看证件 一些重要部件,特别是总成类,比如化油器、分电器、发电机等,出厂时一般带有说明书、合格证,以指导用户安装、使用和维护,若无这些多为假冒伪劣产品;
13、看规格 选购汽车配件时,要查明主要技术参数,特殊技术要符合使用要求。有的假冒伪劣产品外观与真货相差无几,但装上去了就是不太合适,要么大点或小点,使用起来总是不太满意,并留下事故隐患。
14、第三方出具的检测报告,不但能证明真伪,还能显示其质量优劣。
5类别
编辑
发动系统
发动机总成、滤清器、气缸及部件、油封、油泵油嘴、节油器、气门挺柱、油管、连杆总成、曲轴凸轮轴、轴瓦及连杆瓦、气门及部件、油箱、活塞、飞轮齿圈、涨紧轮、皮带、增压器、化油器、三元催化器、燃油喷射装置、起动机及配件、其他发动系统等汽车发动系统配件。
行走系统
前桥、后桥、减震系统、悬挂系统、桥壳、半轴、平衡块、缓冲器、轮辋、轮毂、车架总成、汽车轮胎、农用车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及其他行走系统等汽车配件。
车身附件
车壳、车门、汽车玻璃、车镜、车牌架、座椅及附件、汽车轴承、扶手、把手、拉手、中网、叶子板、驾驶室及配件、安全气囊、汽车安全带、玻璃升降器、汽车天线、雨刮器、汽车消声器、汽车喇叭、车用密封条保险杠、行李箱、行李架、挤压件、冲压件、排气管、其他车身附件等汽车配件。
转向系统
横拉杆总成、拉杆、拉杆球头、中心拉杆、转向主动臂、转向从动臂、转向器防尘套、转向机总成、转向减振器、转向助力泵、转向器垫片修理包、动力转向油箱、拉杆调节螺栓、转向从动臂衬套、动力转向管、转向节、转向盘、其他转向系统等汽车配件。
拉杆球头又叫球头接接杆,如手动档就是一个拉杆球头。其精密程度要球,主要是受力变形量及使用耐疲劳性能。
6性能检测
编辑
一、发动机气缸密封性检测
影响气缸密封性的因素有七个,主要有气缸的磨损、活塞环损坏、活塞磨损、气门座的损坏,气门导管磨损、气缸垫损坏、气门间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尼?主要有测量汽缸压力、曲轴箱窜气量、汽缸漏气量以及漏气率,进气管真空度、汽缸活塞组因磨损过大所引起的异响的振动测量,曲轴箱内的磨损金属是颗粒含量的测定。
对于汽缸压缩压力的测量来说,主要是四冲程的发动机压缩终了时的压力。由于汽缸的压力以及机油的粘度的以及汽缸活塞组等配合情况下,配气机构的调整是否正确,汽缸垫的密封性等方面因素,所以,在测量发动机汽缸的压力时,可以诊断汽缸活塞组的密封情况,如果活塞环、气门、汽缸垫密封性如果良好,那么气门的间隙就必须要适当。
二、消音器牢固性检测
消音器有外筒和内部蜂窝件构成,两部分因处在高温、震动等特殊环境是靠机械包扣工艺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知道这种工艺的质量就靠设计的精密性,如果结合不牢在汽车使用中会因高温、震动等因素造成松动或脱落。不过让我们放心的是相关质量部门已经对该技术方面提出相当严格的要求。
对于实际检测方法行业里检测工具都是使用材料试验机,用抗压盘夹具,使消音器两构件受上下相关剪切力。测得结果重复误差应小于5%。
三、内饰检测
内饰包括座椅结成材料、车内箱装饰材料及粘接用粘。主要检测其安全性:1.气体有害性 2.阻燃性。
7制动系统
编辑
刹车片、离合器、摩擦片、空气压缩机、手刹、支架、轴头、真空加力器、刹车蹄、制动泵、拉索、卡子、制动器总成、刹车锅、制动室、刹车鼓、滑块、吊耳、控制阀、干燥器、刹车盘、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8配件安装
编辑
座椅:
座椅:如果是座椅就去买个坐垫跟靠垫,如果是布座椅就去买座椅套,汽车装饰店都有卖的,他们会给你装上的。也可以在商店上买了然后自己装,很简单的,就是把座椅套包在座椅上,然后系进绳子或者搭扣就可以。
方向盘套:
方向盘套:也自己装就行了,一边包上去然后用力就装上了。
脚垫:
脚垫:自己铺在汽车里面就可以。
行李箱垫:
行李箱垫:自己铺。其实自己装起来很简单,多琢磨琢磨就会装了。实在不会装,就去一般的汽车装潢店花10块20块的找个师傅,他们会愿意给您装的。
9净利率
编辑
中国在沪深港上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已达60多家,据201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在一定时期内中国汽配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比另一时期内有较大提高,平均净利率也上涨到约7%。[3]
10发展困境
编辑
商用车零部件企业是一个行业细分度较高的行业,大多为新兴的个体性企业。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而言,前期投入的资金压力已经很大,并且投产后的利润也不高,因此要想让它们加大研发的投入就相对困难。而且在一定时期内汽配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企业在原材料方面就需要支付很大一部分资金。
营销单一是由于商用车零配件企业受限于地区的条块分割,这决定了其只能通过点对点的模式维系客户关系。而资金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决定了零配件企业难以用大量投入来进行技术研发。全国性的重复建设使得零配件企业深陷价格竞争的泥淖,这造成了严重的资本浪费。一个完整的蛋糕被分得支离破碎,从而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进而使得它们赢利水平上不去,也难以在后续研发上进行大的投入。
但是尽管商用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但仍然有大部分企业能生存下来,其关键就在于整车厂的需求拉动。企业生产的毕竟是技术含量较少的零配件,人力成本和制造成本方面,对流动性资产的要求还是较少的。
整车厂的路径选择方面的问题也是当前零配件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的重要原因。国内大多数商用车车企都是不管什么型号、类型的产品都做,这不利于产品细分,进而不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细分,也不利于零部件企业潜心于某个细分产品。多数企业只看重当下的生产,而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一部分商用车零配件即使有技术、产品,也没有专利,它们甚至不懂得什么是专利保护。
当然商用车零配件企业的技术低端、利润微薄也与商用车自身特征有关。商用车不同于乘用车,商用车是一种投资工具,客户在购买时着重考虑的是它的性价比。只要它结实耐用,购置的费用能够最终有效地被使用中创造的价值抵消就足够了。所以商用车对零配件配置的精细化要求较少,技术含量要求也较少。但另一个现实是,商用车的精细化要求也开始渐渐出现。国外一些商用车巨头,在配置方面已经开始了精细化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国外许多大型商用车企已经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给国内商用车企业带来了重大挑战。在一定时期内零部件企业应该做的事就是优化结构,提升技术竞争力,加强市场渠道开发能力。
由于缺乏必要的后续资金来扩张产能,也没有足够宽裕的资金支持研发,多数零配件企业仍然限于点对点的营销模式,难以走出地区市场,更难以成为知名的零配件企业。难成大器的商用车零配件企业仍然挣扎于微利时代。在一定时期内,汽车零配件企业陷入了两个难以摆脱的怪圈:一个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造成零部件企业一对一的营销,其市场开发能力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在整个商用车产业链中没有决定权,完全沦为代工厂;企业耽于低价竞争,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反过来又增加了地方保护主义。第二个怪圈是低技术含量导致低利润,进而造成研发资金难以为继,反过来再造成技术含量不高。
这就是中国商用车汽配企业所面临的循环式困境。
11整车与配件
编辑
2010年,中国的汽配产业得益于整车企业的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必须协同发展,比如同步开发、整车支持、多采用国内的汽车零部件等。如果整车企业把主要的精力去买外国的零部件产品,会造成很多关键零部件被外国控制,对国内的零部件企业来讲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是,零部件企业必须增强自己自身的实力,建立零部件集团化才能与外资零部件相抗衡。如国内自主汽车配件的成功典范法士特、万向等,都是从小企业做起来的,产品的质量、型号放在很多车型上都可以用,在一定时期内很多外国的零部件企业都没有办法与它们竞争。
首先,国内的汽车汽配企业在国家推出政策大力支持的时候,应该下工夫,不能满足于现状。在产品开发、增加实力、扩大与整车配套方面,坚定不移的往前走,否则就有可能被外国的企业吞噬掉。其次,外国的零部件产品风险小、质量有保证,国内的整车企业才会大量采购,因此国内的零部件企业也应该对自身的管理和质量方面把好关,否则,别人也不敢去用你的产品。
由传统零部件延伸到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结论也是一样,否则等关键零部件都被外资占领了,再去仿别人的对自己的发展也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对于易损件滤清器、刹车片行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国内企业的水平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滤清器产业。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的上升,所以易耗品的市场也非常大,制造成本和研发水平上都没有问题,主要在质量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并利用好我们的优势和质量,让用户放心。
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仍然乐观,应该有10%左右的增长。但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2010年的优惠政策年底就会取消,而房市、股市情况都不太好。所以就有一些人害怕政策变化突击买车、甚至还有囤车的现象,所以会造成2010年有30%~40%的增长。客观的讲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将会更加趋于理性发展,如果每年以30%~50%的增加也不见得合理,发展得太快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而企业也要逐渐走向正规化、理性化。
12网购问题
编辑
问题一:自带网购配件假货多
“看,这两壶机油上的标签上都印着""两个字,但真的机油在""字样上滴一滴水,两字会消失看不见,擦干后又显示出来了。假的机油很多都不存在这一区别。”买到假机油的朋友甚多,机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寿命,林先生不敢大意,只好舍弃低价网购机油用汽车美容店的产品。
问题二:容易遭遇配件不合规格
车主网购后的汽配用品还有一大问题是很多不合规格。由于汽配产品规格繁多,普通消费者并不了解自己的车型适用什么规格,往往是网购时根据电商的指引购买。收到货后拿到实体店去维修保养却屡屡被告知不合规格。
在容易遭遇不合规格的网购汽车用品里面,又以汽车零部件居多,问题还是汽车用品的专业性导致。在相关实体店的介绍中,像雨刮、车灯、机油滤芯、轮胎甚至车内饰条、座椅套等都出现过规格不对的情况。而很多车主往往在收货的时间并不能发现规格不对的情况,这也导致后来要求退货时遭遇到困难和波折。